close
來源:中華讀書報/2007-10-19  
作者:記者 舒晉瑜 


  一個工科專業的公務員,對歷史感興趣很正常,然而寫出一部讓人稱道的歷史小說,就讓人刮目相看了。曹昇的《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意外地受到網友的追捧。
  曹昇之所以選擇李斯,是要將李斯作為導遊,帶領讀者通過重走李斯的「長征」,去親近那些逝去的偉人,去瞭解那個光榮的時代。

  「李斯吸引我的 地方,應該也是吸引大多數人的地方。」曹昇說,李斯出身於社會底層,年輕時只是個看守糧倉的小吏。沒有財富,沒有背景,卻能通過努力,為夢想而冒險,為命運而抗爭,最終從貧賤的布衣,成為秦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並影響了未來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格局。這種前後巨大的地位反差,其人生經歷之複雜,成敗起落之戲劇性,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流血的仕途》融入了很多現代的、網路的、時尚的語言,和當下流行的很多戲說、誤讀類的作品有些類似。這種個性化解讀,曹昇亦有自己的考慮。「這是一個寫作技巧的問題。大多數現代人很少會直接去閱讀正史原典,一是擔心枯燥乏味,二是對古文有一定的心理障礙。在語言上做些改良,使之有趣易讀,從而讓現代人能夠輕鬆走進歷史,也算是在藥丸上包裹的一層糖衣吧。」
  曹昇曾經說過,自己是在按《三國演義》的路子在寫《流血的仕途》,但頗遭網友質疑。他對此有所解釋:「《三國演義》寫的是曹操、劉備等人,我寫的是李斯,乍一看,兩者當然是不同的。但是從寫作的角度去看,卻又相同。比方說,我現在給你一套《三國志》,讓你以它為素材,寫出一部《三國演義》來,你會怎麼去寫?如果你考慮過這個問題,再帶著這個問題去《三國演義》中尋找答案,看看羅貫中是怎麼做的,然後大概就可以理解我的說法了。」
  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古代史料,基本只有李斯漫長一生中的幾個片段。片段和片段之間,是大量的空白。單讀這些片段,固然對李斯能知其大概,但終究不完整,不全面。曹昇的做法則是,站在李斯的角度,以正史記載為基準,正史不到之處,則輔以合理的想像和揣摩,接續這些空白,貫串前後,對李斯的一生進行詳細還原,使之豐滿而完整。這其中,有虛構,也有自己的創見。
  今天,誤讀或戲說有流行甚至氾濫之勢。曹昇說:「誤讀或戲說,並不會傷害到歷史,但可以誤導讀者,而對作者而言,久而久之,也就相信自己所寫的為真了。因為他已經不在乎歷史的真相了。對一個有志於寫作的人來說,這是很可怕的。歷史的寫法會有多種多樣,但我覺得至少有一點應該是起碼的,那就是對祖先的歷史抱一種起碼的敬意和溫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個人並不贊同架空和戲說歷史。我寫作本書時,在梳理史料上花費了相當的精力,史有明文的,一定按照歷史來,在空白處,也不敢胡亂縱容自己的想像力,而是通過分析判斷,進行合情合理的填充,力求不出現大的漏洞。」
  他的故事裡不僅有李斯,也有嬴政、呂不韋、韓非和蒙恬,曹昇說,他力圖臨摹他們的思緒,重溫他們的心跡,讓讀者「以心證史」,和書中人同呼吸,共命運,仿佛親歷,而不是只站在遙遠的地方冷眼旁觀。

  一個關於「小人物李斯如何崛起又如何毀滅」的故事,一個月即銷售10萬冊。而作者曹昇此前毫無名氣,又是一個從網路崛起的草根寫手。在過去的一年裡,《流血的仕途》是「天涯煮酒」論壇最火的作品,不僅歷史愛好者,包括很多機關和公司的職員,也成了忠實的「炒粉」。

  出版方曾將書免費贈予50位公眾人物。很快,其中一部分人便開始議論這本書。北大的孔慶東教授在自己的博客裡感慨:「70後作家有曹昇這等人物,乃國之大吉!」潘石屹、劉儀偉也甚是推崇。在名人的影響下,該書聲名鵲起。

  該書語言很有特色,人物對話是類比文言文,敍述部分卻夾雜網路語言、流行歌曲、小品語言。難怪三聯主筆王小峰稱自己「一直讀到從床上掉到地上」。曹昇說:「一般的歷史寫作,最老的是評書那種,好比易中天先生那些書;現在網路上的很多歷史書,就是在翻譯史料的基礎上,根據現代人的口味調整,讓味道順口一些。而那些架空歷史和戲說歷史的,更是垃圾。我覺得我自己開創了一種新的寫法,天馬行空的寫法建立在對歷史了然於胸的前提之下。」

  什麼樣的歷史書最適合現代人的口味呢?在圖書博覽會上,曹昇和同樣崛起於網路的十年砍柴有一番激烈的探討。曹昇說:「現在的歷史熱總有一天會過去,但對智慧的研究,永遠都會被需要。我寫謀臣一方面是嚴格以正史為依據,另一方面對李斯、秦始皇等人的智慧,我的書比一般歷史書要深入很多。」十年砍柴則說:「權謀已經寫了幾千年了,還能寫出多少新意呢?我更關注社會的變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普天出版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