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流氓張浩然的「挖坑經濟學」
張浩然雖然從上到下沒有一丁點的幽默感,但此人的所作所為極具幽默色彩。
他折進去的罪名是組織流氓團夥及敲詐勒索等,雖然他心狠手辣,但的確沒犯過什麼大案,只是組織流氓團夥而已。等他從監獄裡「轉業」出來,很多監獄裡的「戰友」都希望跟著他幹。但他這次還真是吃一塹長一智,「我再也不組織流氓團夥了。」張浩然總這樣痛心疾首地說。大家當時都以為,他這個大粗人、大惡霸,居然也在政府的教育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浪子回頭金不換」,大家這麼評論他。
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這哥們倒是真不組織流氓團夥了,但是他改單幹了!他單幹的「項目」也是所有流氓中最獨特的。別的流氓都是偷、搶、敲詐、勒索等,張浩然嫌這些都太沒技術含量,他要幹就幹「砸槓子」。「砸槓子」也是二十世紀八○年代當地黑道術語,專指劫道搶錢。剛從監獄裡出來的張浩然才不會傻到直接拿刀子去搶錢,他只勒索從市區到各個縣以及各個縣到下面各個鄉的大巴司機!
據說,他這個「商業計劃」在監獄中就已經成型了。
張浩然的方式是,在大巴班車或貨車必然要經過的土路上挖溝。通常是由於某一路段在修橋或修路,大巴或貨車需要繞路才會走這些土路,這些路並不是國道,只不過是人和車過得多了形成的路。這樣的路國家當時沒有任何政策條文保護,於是張浩然就抓住了這個漏洞,認為這是個商機。他當時對周邊地區的路況比交通局長還熟悉,哪裡有這樣的土路哪裡就有他張浩然。
張浩然經常會雇傭兩三個當地農民在這些路上挖溝,溝不深不淺不寬不窄剛剛好,反正車肯定沒法通過這個溝!每當貨車和班車從這裡經過,看見這個溝就會停下,站在他們面前的,就是張浩然和幾個憨厚的當地農民。
「兄弟,這怎麼多出來個溝啊?我們沒法過了。」司機肯定會問。
「我們正在挖水渠,這可怎麼辦?」張浩然肯定會故做為難的樣子。
「哎呀,那我這一車人(或一車貨)怎麼辦啊?我總得過去啊!」司機肯定很撓頭。
「司機大哥,我看你也挺實在的,我們把這個溝填上讓你先過吧!但是我們不能白忙活啊!我們幫你填上這個坑的話,你出五十塊;如果是你自己填這個坑的話,我們借給你鐵鍬,你出三十塊。怎麼樣?」張浩然還裝做很為司機著想的樣子。
「唉,算了,還是給你五十塊,快把這個溝幫我填上吧。」
每天這個溝就這樣挖挖填填十幾次,除了付給農民的錢,張浩然每天剩個五百塊一點問題都沒有。張浩然就這樣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今天在A 縣挖,明天在B 縣挖,以免總占著一條線把司機給訛火了。時間久了,全市由於修路經常要走一段土路的十幾條線的司機都明白了張浩然是幹什麼的。但是沒辦法,張浩然這樣幹沒犯法,他挖的路又不是公路,這些司機如果動粗,又不是張浩然的對手,只好乖乖給錢。
後來張浩然和班車司機談填坑的時候,還推出了「套餐價」這樣的促銷活動——班車總是要往返的,一來一去就是一百塊,張浩然遇上班車就說:「這樣吧,反正你還是要回來的,你們也不容易,給我八十吧,來回我都幫你填上。」呵!他張浩然也知道人家司機不容易。
看來,美國經濟學家在上世紀九○年代說的「挖一個坑,再填上一個坑就創造了雙份的GDP 」這一理論,早在二十世紀八○年代的中國就已經有人熟練運用了。而且,運用這一理論的這個人連初中都沒畢業。要是這些美國經濟學家知道張浩然,看他們誰敢說中國人經濟理論差!他們是在剽竊張浩然的學術成果!
同時,張浩然這樣幹了,別人就不許這樣幹。如果張浩然知道誰學他在某一路段挖坑,肯定掄鐵鍬和對方玩命。張浩然這樣的亡命徒,有幾個敢惹啊?
所以從春節以後,張浩然勒索了不少錢,沒兩個月就成萬元戶了。手裡有了錢的張浩然「下鄉」也沒那麼頻繁了,沒事的時候總想找那天砸了他一酒瓶子又潑了他一臉酒的張岳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