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評】


曾國藩帶你打敗潛規則 重拾人性美好

文/林超然

資料來源:轉載自你好台灣網www.hellotw.com
發布日期:20101020 19:33

 

  升遷發跡的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其實就是潛規則。曾國藩是晚清位高權重的名臣,但《曾國藩發跡史》中那個修成正果之前的曾國藩,卻是個沒錢打點,沒人提攜,祖上三世與官場絕緣,空有一肚子學問以及一雙不討人喜歡的三角眼的人。官場潛規則的審判下,他絕無出頭之日。

  並不八面玲瓏,也不懂潛規則的曾國藩,拒絕接受判決,並且在「升遷」這條路上,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錢,走得瀟灑走得漂亮。當今社會,雖有一身本領,但缺乏先天條件,在升遷路上被潛規則判了無期的人,《曾國藩發跡史》將是一道赦令!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幹掉潛規則!這正是這本書的核心價值。

 

  不被潛規則玩弄 幹掉潛規則!

 

  潛規則,你懂的。這部小說裡同樣披露了官場攀升中的種種「潛規則」與種種被扭曲的人性,但要告訴你的,卻不是這些令人「入魔」的東西。因為你就算「知道得太多了」,也拿它沒辦法!曾國藩一路攀升的奧妙,就是幹掉潛規則,剝開了被潛規則包裹住的官場與官位。

  但潛規則似乎無處不在魔力又無處不有,怎麼幹掉它?

 

  看破潛規則 無障礙上路

 

  如今升遷路上人人浮躁不安,那些癡迷各種潛規則,自以為找到了升遷「憑據」的人,在曾國藩面前,不得不笑嘆他們是「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你懂潛規則是什麼,但潛規則的效力如何,你懂嗎?潛規則也「可以」失效。

  「大清國是滿人的天下,我漢人絕難伸腰。」自認「窮居高位」的晚清漢官唐鑑憑著對官場潛規則的理解向曾國藩感慨,曾國藩卻能屢屢把為非作歹的滿人敗類拉下馬並平安無事,為什麼?

  當還只是庶吉士時,曾國藩沒錢打點而遲遲未得引見,拖到最後一刻才見到道光帝,卻一下子被任命為實缺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而那些費心打點,早早引見的人,卻都大失所望地被任命到窮省。為什麼?

  少有人反思,為什麼要循著這些規則?辛辛苦苦遵守潛規則,殊不知願意告訴你潛規則的人,是因為那條規則對他有利,但對你有實質的幫助嗎?這些潛規則對於自己希望達到的目的,究竟能有什麼樣的影響?不明就裡地「從眾」,徒受玩弄!曾國藩則用自己的行動破揭了潛規則的魔咒。

  升遷發跡的原動力不是潛規則。有才者生存,有德者安穩,潛規則,能奈吾何?於是曾國藩看破了潛規則紙老虎的一面,幹掉潛規則!

 

  堅守個人品牌 不怕得罪人就怕沒人欣賞

 

  但潛規則真是紙老虎嗎?潛規則也會咬人!但怕咬,就會被吸盡精髓。因觸碰潛規則而遭「報應」的曾國藩怨嘆:「什麼要做官就做個廉官,要做人就做個君子,全是些不著邊際的想法!」這個時候,堅持還是改變?哪邊才是通天大路?

  堅持原則必然會得罪一些人,但也必然會打動另一些人。不怕得罪人,怕的是沒人欣賞。如果他不知道正是這個「廉官君子」的品牌博得了道光的青睞,這個沒錢沒背景沒關係的漢人,要你幹嘛?

    真正打動上位者心的,是能為其分憂的個人的品質與才能,而不是一味順應潛規則的人。

   幸好,曾國藩選擇了堅持。

 

  全景式筆法:尋出成敗真相 玩味事件因果

 

  一件事最終演變出一個結局,先前種種因素,究竟哪個將發展導向希望的那個結果,而什麼又是成功路上埋藏的隱患?很多人往往偏頗地以成敗論斷。一件事情發生之後,成,則所作所為都是英明抉擇,敗,一舉一動都予人詬病。那些後知後覺的意見,無論何種情狀總會有道理,但這種話,是聽不得的。

  曾國藩在升遷路上,言行心念的變化書中均地毯式地一一呈現,每一步的利弊分析一目了然,可貴!此外,小說不僅描寫了曾國藩這個「升遷異類」,他的周圍還可以看到自平民以至皇帝的各色人等,透視他們看事情的角度、想法、行動以及結果,生動鮮活。這一全景式的筆法,展露官場的「全景生態」和事件進展的前因後果,不以成敗論斷,呈上的是持平之見,讓整部小說變得更值得玩味,將作者二十一年史料搜集考證的心血發揮到了極致!

  所以在這全景式筆法中,可以清晰地發現,曾國藩這發跡史中,他不是沒有敗筆,只是運氣幫了他一把,但這絕非值得效仿的。像曾國藩頭腦發熱,來個獻藥救皇后,將身家性命寄託在運氣上,雖獲升遷,不可模仿。此筆法,值得信服!

 

  寫微博品好書,重拾傳統文人的美好

 

  論語有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曾國藩的發跡,非游走潛規則之流,而在堅守自身品牌價值,本書道破天機之外,更多筆墨則是在講曾國藩如何創立「廉官君子」這一個人品牌的,即君子如何務本。所以本書雖貼著「官場小說」的標籤,卻亦是一部令人心靜的小說,可以看到太多當今社會稀缺的品質,能在書中重拾起傳統的美好。

  曾國藩「一本書沒有看完,就不看其他書,每有心得體會便記錄下來」的讀書習慣,再現《弟子規》中「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的風氣。又有曾國藩妙用那本名為《過隙影》微博的故事……

  這本書中有太多滋味,值得慢慢品味。梁文道曾表示對那些浪費公眾閱讀精力的書深感痛心,的確,買一本書,其實無需過多考慮,因為書的價錢不算什麼,但看書的時間、品書的精力卻是十分寶貴的。《曾國藩發跡史》,筆者認為,值得開卷,開卷有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普天出版家族 的頭像
    普天出版家族

    普天出版家族

    普天出版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